找到相关内容678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《摄大乘论》看唯识缘起的特质

    摄论》从唯识的角度阐释依他、、圆成这三种所知相:   此中何者依他起相?谓阿赖耶识为种子,虚妄分别所摄诸识。此复云何?谓身,身者,受者识,彼所受识,彼能受识,世识,数识,处识,言说识,自他差别识,...parikalpita-svab-ha-va,意思是纯粹的或完全(pari)的被分别(kaIpjta)的性质(svabha-va)的东西,并无“所执”这层含义。在早期经典中,性只表示“言说”意,是...

    袁 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65570042.html
  • 论诸法真实义

    自性真实的设定:一是以恒常的非有为真实,二是以假有不真为真实,三是以有空性为真实。   遍计所执性,又作虚妄分别相、分别性。其对于无实体的存在,执为实我、实法而起妄执之心识,这是能。被识所度的对境,是所。由这能的识和所的境和合,而误认心外有实体存在,这就是遍计所执性。站在真理的角度而言,此性是无实在的“情有理无”之法,体性都无。因为识相对于境来说是有,但从更高一层的意义来说,这识并...

    宏演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5642678.html
  • 王雷泉编:悲愤而后有学——欧阳竟无文集(3)

    此事,安能遽尔率然?然译者既从藏译五论,则藏人谈《辨法法性》时,与《中边》相提并论,谓其说依、圆实有,而实无,如隆都喇嘛集内《慈氏五法名数录》,即有此义,译论者不应于此加之意欤?  《辩中边论》谈...其中所蕴何若?却怪译者曾不矜慎,匆匆重译,又不署重译之辞,而直书某某所译。一若非译藏文,而直译梵文者;一若原译摩诃阇那等之责,皆可代负者。非所谓侮圣言、凌先哲、掩众明者耶!  复次,分别与度或之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3944211.html
  • 唯识学“虚妄分别”之研究

    起,真谛传的唯识,却通指依他与。”(注12),虽然印顺提到二者的不同主张,却进一步认为依他与,都可称为虚妄分别,只是定义有所不同而已,他说: “依他起是识为自性的,识生时能显现...虚妄相虽似乎离心而 有,其实还是以分别为性的,所以也说是虚妄分别。 .... 我 认为依他、的本义,是似有的心 ---- 分别,无实的境 ---- 虚妄。 这两者,从依...

    陈一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4145690.html
  • 佛法是改造人生宇宙的权威科学

    。  什么是相缚?《摄大乘论》云:"当知意识,是能,有分别故。所以者何?由此意识用自名言熏习为种子,及用一切识名言熏习为种子,是故意识无边行相分别而转,普于一切分别度,故名。又依他起自性名所。又若由此相令依他自性成所,此中是名遍计所执自性。┄┄缘名为境,于依他起自性中取彼相貌,由见执著,由见执著,由寻起语,由见闻等四种言说而起言说,于无义中增益为有,由此度。"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4246781.html
  • 从三性三无性谈唯识学的空有中道观

    ,但有假名,无有实体,就像是在黑暗的房间里,错把绳子认为是蛇一般。或者更直接地说,遍计所执性就是我们人为地强加在事物之上的,所以它根本没有自性。正如《唯识三十颂》所说:“由彼彼种种物,此...状况,而只不过是其幻相和虚名而已。  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七十三对遍计所执性的种类进行了详细的说明,提出了五种变所执性,即:“依名义自性”,“依义名自性”,“依名名自性”,“依义义自性”,...

    廖乐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450611.html
  • 佛教与人生宇宙

    两个重要过程  众生在有漏界有两种缚:一、相缚;二、粗重缚。  什么是相缚?《摄大乘论》云:“当知意识,是能,有分别故。所以者何?由此意识用自名言熏习为种子,及用一切识名言熏习为种子,是故意识无边行相分别而转,普于一切分别度,故名。又依他起自性名所。又若由此相令依他起自性成所,此中是名遍计所执自性。……缘名为境,于依他起自性中取彼相貌,由见执著,由寻起语,由见闻等四种言说而起言说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1661434.html
  • 佛法真义

    虽依事起名,然名之所诠,仍彼名耳!于实无关也。是故诸法,唯是空也。此上四义,瑜伽备明;今变辞喻,今其易解。又依唯识道理,谓名言唯诠共相,而不能得自性,是故说火,口不被烧;以是因缘,名唯假立。理趣繁广,此不备述。复次:因缘生法,有而不常,才生即灭,故无自性,即无有我;而诸诠表,唯是自性我法,既诸法实相无是自性,无是我法,故曰:诸法皆空也。复次:诸法无我,其性真常,此真常理,谓即真如;真如其性,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4464394.html
  • 佛法是彻底改造人生宇宙、实现人类最高理想的权威科学

    大乘论》云:“当知意识,是能,有分别故。所以者何?由此意识用自名言熏习为种子,及用一切识名言熏习为种子,是故意识无边行相分别而转,普于一切分别度,故名。又依他起自性名所。又若由此相令依他自性成所,此中是名遍计所执自性。┄┄缘名为境,于依他起自性中取彼相貌,由见执著,由见执著,由寻起语,由见闻等四种言说而起言说,于无义中增益为有,由此度。”  众生的第六意识,通善、恶、无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31069852.html
  • 略释对于佛教──毕竟空──之疑义

    以科学未得哲学之原理而废科学,复何疑乎信仰佛教而实施佛教人天乘法哉?亦必须仰信乎佛教,乃能上不失真,下有益乎生民耳。  二、三性门 云何三性?一者、执性,二者、依他起性,三者、圆成实性。世间众生...之有,证乐性之空,转染成净,故有圣真乘法。现世来世自界他界惟有利益,乐者为善,反是为恶;善恶杂糅为染,纯善无恶为净;此圣真乘姑以无恶为净,犹未能圆满纯善也。次依执性,乃说一切我法本来毕竟空寂。盖...

    太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5739570.html